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扩展和深化,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和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9号),进一步强化实践育人意识,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现就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一)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线,积极探索制定与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改革相适应的实践教学方案,按照基础性、提高性、综合性、创新性阶段递进的原则,建立和完善由基础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综合实践教学和创新实践教学四个平台构成的分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建立先进的实验教学体系。逐步从根本上改变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着力建立与理论教学既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的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实验课程体系和涵盖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创新性实验的分层次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三)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保证实践教学时间。列入教学计划的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学时),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5%。
二、加强实践教学队伍建设
(一)优化实践教学队伍结构。根据学科专业建设需要,合理制定并落实实践教学队伍,尤其是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规划。通过政策引导,吸引高职称、高学历人员进入实践教学队伍;鼓励高水平教师参与实验室建设,承担实验和其它实践教学任务;积极做好实践教学人员培养与引进工作,不断优化实践教学队伍结构。
(二)提高实践教学队伍素质。根据需要,每年派出一定数量的实践教学人员参加各类培训与学习,组织进行校外考察与交流,不断提高实践教学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形成一支热爱实践教学、教学理念先进、教学科研能力较强、实践经验丰富、勇于开拓创新的实践教学队伍。
(三)确保实践教学队伍稳定。在现有基础上逐步加大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为实践教学人员创造良好条件,从酬金分配、职称评定等方面向实践教学人员作政策倾斜,以充分调动实践教学人员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积极性。通过合理定编,科学设岗,保证人员数量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加强实践教学人员的思想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在人才培养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确保实践教学队伍的稳定。
三、加强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
(一)加强实验室建设。根据学科专业的发展要求,对实验室进行合并重组,统筹规划,建立公共基础实验教学、相关专业实验教学和学科实验室,整合与优化实验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各实验教学应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促进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水平为目标,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充分发挥实验室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力争在5年内,建成1~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二)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在巩固现有各类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和发展新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提高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质量。教师教育类专业的教育实习基地以学校为主进行建设和管理,重点加强市级重点中小学实习基地的建设;非教师教育类专业的实习(实训)基地由学校和各院(系、部)共建共管,积极拓展校地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单位之间的合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充分利用和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建立健全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利用5年时间,建成教师教育类教育实习基地150个、较稳定的非教师教育类实习(实训)基地120个。
四、加强实践教学改革
(一)加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各教学单位应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为实践教学的目的,积极探索能适应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区建设发展需要、符合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体现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体现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区域特色,体现学校办学指导思想的实践教学体系,推进实践教学模式、内容、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二)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应由对单一课程内容的优化提升为对实验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加强对验证性实验的整合、对综合性实验的优化、对设计性实验的创新,使学生既具有扎实的基本实验技能,又能融会贯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推进实验教学的项目管理,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
(三)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仿真实验教学手段,加大实验教学信息量,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结合各实验室自身特点,加大开放力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实验、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提高实习环节质量。高度重视课程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各类实习教学环节,确保实习的时间。针对不同学科专业特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实习方式、实习内容及考核的研究,不断提高实习质量。
(五)完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根据各学科专业特点,细化、明确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流程,处理好毕业论文(设计)与其它教学环节的关系,确保毕业论文(设计)时间和质量;强调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注重与生产实际、教育应用、技术开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开展自主科研,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发表研究成果;通过课程设计、毕业论文、专业调研、社会调查等形式,强化学生的科研意识。
(六)强化学生基本技能的培训和测评。全面落实我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定位,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努力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公共技能、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各专业应制定专业技能规范,尤其对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生,应紧密结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见习、试讲和师范技能的训练,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加强学生技能测评工作,通过测评,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各种技能,获得必要的技能证书,增强就业竞争力。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学生实践技能竞赛、学科竞赛或社会服务等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五、加强实践教学管理
(一)明确校、院(系、部)两级管理职能。各有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实践教学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做好全校实践教学的决策规划、组织协调、监督考评等宏观管理工作。各院(系、部)要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全面负责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实施,确保高质量完成实践教学工作。
(二)加强实践教学日常运行质量监控。教学管理部门要制定各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对实践教学的运行情况加强质量监控。各院(系、部)要根据教学计划,加强过程管理,做到计划、大纲、指导教师、场所和考核等各项工作的落实,抓好各实践环节的前期准备、初期安排、中期检查、成绩评定和工作总结等环节。实践教学人员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质量意识,按照有关工作要求和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实验、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环节的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计划,保证实践教学的内容、时间、进度和效果。
(三)加强实践教学管理研究。实践教学管理人员要加强学习和研究,吸收实践教学管理的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结合我校实际,摸索和改进实践教学管理模式、方法,促进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力争在3年内完成实践教学管理人员的轮训。
加强实践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提高我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全校师生员工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团结一致,紧密合作,力争开创我校教学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