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师范学院关于加强课程育人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关于“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讲话精神,在全校构建全员、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特制订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立德树人,把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能力教育结合起来,力争做到使各门课程都有育人功能,让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使全校教职工切实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同为育人主阵地。强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倡导“课程思政”理念指导下的专业课教学。实现“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到每一门课程。

二、重点工作

(一)推动“思政课程”创新,提升思政育人的有效性。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价值引领中的核心地位,着力提升其育人有效性。

1.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中心内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过程中,要做到坚持历史厚重感和现实敏锐性相统一,着力提升课堂吸引力;坚持理论教育和实践、实训相统一,提升教学说服力;坚持校内整合与区域协同相统一,以“整合力”提升“思政课程”的“核心力”,使“思政课程”教学更加贴近当前大学生的需求。

2.推动教学模式创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要注重以党建为引领,做到将党性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其中,提升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建立“课程思政”体系,强化思政创新育人手段

 “课程思政”是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要求突破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壁垒,把对两者的学习变为一个协调同步、互促互进的过程。

1.找准“课程思政”的着力点。教师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负有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重要责任。党员教师应成为“课程思政”的先行者,校党委要积极发挥各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组织生活为平台,在党内组织教师党员对如何立足课堂主阵地,用好教学主渠道,探寻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途径开展大讨论,并开展征集“课程思政”教学改进方案的活动。党员教师结合所授课程,以突出强化大学生创新意识、科学素养、人文情怀、生态文明和工匠精神等内容,以体现知识、技能、价值观为主题,渗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2.扩大“课程思政”的辐射面。发挥党员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作为抓手,鼓励开展以“课程思政”为主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研讨,将一批得到课堂教学印证的优秀“课程思政”案例作为课程改革项目固化下来,并及时更新课程教学大纲,构建具有思政育人元素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同时依托教学团队,对青年教师进行思政育人的教学素养指导,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三)着力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学管理的制度建设入手,加强学校教务处、学生处、人事处等职能部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专业教师队伍的整合协同,进一步构建规范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

1.建立“课程思政”的课程改革制度。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进行修订。首先在课程教学大纲的制订过程中,要求专业教师对教授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教学目标、教学效果、教学内容以及课程实验实践进行重新审视,要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在课时分配中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讲授时间。其次在教学过程中,组织教学督导队伍针对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课程进行专项督导听课,在学生评教中,对专业教师“课程思政”部分进行专项评分,努力从教学工作层面对“课程思政”提供机制保证。最后,依托各类教学水平评估或专业认证,把“课程思政”的实施情况作为重要评估内容进行考察,鼓励优秀“课程思政”案例参加各级教学成果奖的评选,提升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育的积极性。

2.坚持“思政课程”的课程建设标准。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对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学分、安排教务等共16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基本要求。一方面,要将思政课教育贯穿学生生活学习的全过程。依托分团委、学生会、学生党组织、理论社团等学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举办知识竞赛、主题征文等活动巩固思政课教学成果,最大限度的把思政课教育延伸到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来。另一方面,要整体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政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队伍建设,抓好教育培训,强化实践锻炼,健全激励机制,不断加强队伍建设。

3. 构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大思政”育人格局,探索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委员会,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落实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立项、社会实践、经费保障等各方面政策和措施。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全面深化课程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学校要建立健全课程育人的工作机制,加强工作指导,将其纳入学校督导评估范畴,加强督导问责,推动工作顺利开展。各教学单位要制订全面深化课程育人的实施方案,明确课程育人的具体任务和政策措施。

(二)加强条件保障。加强对课程育人工作的条件保障,要把教师实施课程育人能力培训作为教师培训的重点。要根据职责任务,在经费、人员以及信息技术手段等方面为课程改革提供必要的保障。

(三)健全激励机制。采取有力措施,充分激发广大教师投身课程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定期开展优秀教学成果评选和教学名师评选,将研究和破解课程育人重点、难点问题的成果作为评选的重要内容。总结推广课程育人典型经验和优秀成果。把课程育人中重大研究任务列入有关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鼓励专家学者积极参与课程育人研究。项目承担单位要将项目成果作为重要科研成果予以承认,对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优秀成果给予奖励。把课程育人实施情况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教学单位和教师工作绩效考核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