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线上教学优秀案例汇展——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师 陈怡帆


一、组织学习,提高思想站位

2月7日,学校开学前夕,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杜志强院长、王滢副院长的领导商议下,学院下达了 “思政课要用好疫情防控教科书”的指示,教研室主任靳丽君老师立即通过网络发布相关学习材料,召集教研室全体教师进行学习讨论,形成学习积累,强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通过讨论,我们统一了对“思政课要用好疫情防控教科书”的教学意见,明确了具体实施过程中的责任分工。大家一致表示,对本次重大工作任务,务必高度重视,积极投入工作。

二、思政课教育形式与原则

我们的思政课采取“思政课程+专题教学”的形式,教学的主体内容是“思政课要用好疫情防控教科书”。遵循的原则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三、具体实施办法

1.自制专题课件

在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期间,为把开学第一课打造为面向全校师生爱国主义的一堂课、政治引领的一堂课、科学普及的一堂课、法治教育的一堂课、生态文明的一堂课、心理疏导的一堂课、创新教育的一堂课,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特组织全体教师明确分工,通力合作,制作精品抗疫第一课“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迎接考验:理性认知新冠病毒,抗击疫情;二为给英雄加油;三为战胜恐慌:不信谣,不传谣,传播正能量;四为师院在行动:停课不停学;五为战胜疫情:中国更强大。课件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图文并茂,结构完整。并推出相关学习教育内容和抗疫防疾知识,根据疫情发展实时更新教学材料。

2.组织专题教学

全校形势与政策首次课为部门统一安排的“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抗疫第一课,来弘扬我国在习总书记的亲自指挥下,充分发挥全国人民的集体力量与智慧,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落实“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同时,更注重“停课不停育”,把中国抗疫故事、中国战疫精神搬到“空中课堂”,积极构建“云上大思政”,将生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信念教育、感恩教育等融入到课程思政,引导学生领悟家国情怀,培养大德大爱大才的新时代青年。课程的重点在于: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突出责任意识教育,培育使命担当与纪律自觉;突出身心健康教育,塑造健全人格;强调作为师院学子的责任与担当。

3.学生反响强烈

通过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把大学生的感性认识转换为一种有深度思考的素养,以网络为手段,引导大学生,以积极的、正常的状态去面对当前的社会环境,深入推进立德树人。形势与政策抗疫第一课全校学生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正是这群敢于面对危机,勇于承担责任的人奔赴在前线,有了这群可爱的人,我才有莫大的安全感,才能在家安心听网课,才能吃上家里美味可口的饭菜。”“不管是捐菜,还是从国外寄回来的口罩,在这危机面前,我们团结互助,齐心协力,相信,明天的太阳一定会升起。”“生在种花家,倍感荣幸!”学生们课上课下积极讨论,表达着对于抗疫一线英雄的敬意和对中国的热爱,以及身为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这场疫情对在校大学生而言,也是一个实现成长跨越的良机。多难必兴邦,若当代大学生在未来成长出更多具有使命担当、家国情怀、法治精神和国际视野的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教育家,这将是教育之幸,国家之幸,民族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