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性突破——我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批准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获奖项目的决定》(教师〔2023〕4号)。我校副校长刘济良主持,徐明成、侯宏业教授等参与的教学成果《“4年职前+6年职后”全职业链乡村小学教师教育模式构建与实践》喜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这是我校教学成果获得的第一个国家级奖项,实现了我校历史性的重大突破。

在城乡统筹、乡村振兴背景下,自2011年,我校依托“河南省公费师范生培养项目”,经过10年探索实践,总结形成了“4年职前+6年职后”全职业链乡村小学教师教育模式。这项成果为如何打破职前培养与职后发展的壁垒,实现职前培养与职后成长前后贯通,造就可持续发展的乡村小学师资提供了可参考、可复制的解决方案。该成果被河南省教育厅采纳,并在省内9所师范院校和省外多所院校推广应用。成果在多个学术会议上进行宣传和交流,得到广泛认可。《中国教师报》《教育时报》《河南商报》《重庆日报》和《顶端新闻》《郑州教育信息网》等多家媒体对该模式实践应用成效进行了宣传报道。成果得到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小学教师培养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智秋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重庆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原重庆市教委副主任钟燕,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副院长、教育培训中心主任朱晓荣教授等专家的充分肯定。在国家级教学成果评审中评审专家一致认为该成果围绕农村小学教师培养进行模式创新,可谓“农味足、师味浓、新味香,理念新、模式好、成效高,推广价值大”。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我国教育领域意义最重大、影响最深远的国家级奖项,展示了当前我国在教学建设、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方面所取得的最高成就,代表了我国教育教学工作的最高水平。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评选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检阅和展示。本次获奖,是我校教师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充分体现了近年来学校在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严谨笃学、教学改革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和成绩。目前,我省仅有少数高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本次获奖标志着我校跻身拥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高校行列,为学校向更高层次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